摘要:近年來,在人口紅利式微、奶粉市場大盤縮減的情況下,特配粉熱度逆勢增長,保持著高增長態勢。根據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3年特殊配方奶粉在天貓+淘寶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19.1%,增速在整個嬰童食品大盤中位列前茅。
近年來,在人口紅利式微、奶粉市場大盤縮減的情況下,特配粉熱度逆勢增長,保持著高增長態勢。根據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3年特殊配方奶粉在天貓+淘寶平臺銷售額同比增長19.1%,增速在整個嬰童食品大盤中位列前茅。
01
特配粉四十年發展史
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起步與發展
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研發和生產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以滿足早產兒、低體重兒等特殊人群的營養需求。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人們對嬰幼兒營養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逐漸得到廣泛認可和應用。
21世紀初:監管趨嚴
21世紀初,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和法規,對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進行規范和管理。2010年衛生部發布第一條特醫食品相關政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通則》,對特配粉的定義、技術、原料、成分等做了明確要求。截至2013年,我國特醫食品形成了“1個規范標準+2個產品標準”的標準體系。
2016年至今:配方注冊與加速布局
2016年7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頒布實施《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使得特醫食品合規化,這一年被認為是“中國特醫食品元年”;2017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成立特殊食品注冊管理司;2019年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最新修訂版《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和5月修訂發布《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進一步規范完善了我國特醫食品的頂層制度設計。
國家政策的利好進一步助推行業發展,除達能、雀巢、美贊臣等國際品牌在這一領域持續深耕外,飛鶴、圣元、澳優、宜品、和氏、雅士利等乳企紛紛加速布局新“藍海”。
02
特配粉何以成為剛需新藍海?
1、從消費端看,需求是激發特配粉發展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隨著新世代父母精細化喂養觀念增強,對于嬰幼兒乳糖不耐受以及消化吸收障礙等特殊需求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另一方面,我國有特殊需求的嬰幼兒群體日益龐大。據統計,我國早產兒出生率約為10%,乳糖不耐受的嬰幼兒發病率可達46.9%-70.0%,每個寶寶平均每年腹瀉約2次,進一步激發了防腹瀉、抗過敏等細分需求的增長。
2、從品牌端看,嬰配粉內卷加劇之下,奶粉品牌紛紛尋求新的發展品類,對特配粉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
雀巢、達能等國際品牌在特配粉賽道深厚的科研沉淀毋庸置疑,圣桐特醫、宜品特醫、愛優諾等深耕特配粉賽道的品牌不斷完善產品矩陣;同時,飛鶴、伊利、澳優、君樂寶、和氏等綜合性乳企也在加大科研、供應鏈投入。據統計,2024年以來,共有28款特醫食品通過了注冊審批,分別來自20家企業,其中乳企有四家,分別是杜爾伯特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2款)、石家莊君樂寶太行乳業有限公司(2款)和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2款)、紐迪希亞(1款)。
數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審評中心、新乳業
3、從渠道端看,特配粉剛需性強、復購率高的特殊屬性,使其成為渠道引流、獲客的重要品類。
自2016年特醫奶粉注冊制實施,特醫食品由藥品轉向食品以來,特醫奶粉的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目前特配粉的經營渠道有兩類:一類是醫務渠道和母嬰店等線下平臺,一類是線上電商平臺。特配粉作為特殊寶寶的剛需口糧,具有功能性強、專業性強、稀缺性強、粘性強等屬性,渠道端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此前,「奶粉關注」團隊走訪市場時,廣東星玥萌寶母嬰店創始人陳穎茵表示:“特配粉這兩年越來越猛,科學普及讓媽媽們越來越懂產品,外加環境因素、疫情因素、氣候問題導致孩子過敏現象越來越高發,這就帶動了特配粉的增長。”
4、從政策端看,多項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進一步助推了特配粉行業的加速發展。
目前,我國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來規范特配粉市場。例如,2016年發布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要求所有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的企業必須進行產品配方注冊,并定期更新;同年發布的《食品安全法》也對嬰幼兒配方食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進行了嚴格規定。此外,最新修訂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注冊管理辦法》提升了特醫食品的注冊效率,進一步促進特配市場的良性發展。
03
特配粉賽道難點與突破點
需求高漲、品牌加碼、市場擴容的同時,特配粉也面臨著眾多突破難點。
其一,特配粉的專業門檻更高,高難度的研發壁壘、長時間的注冊周期、復雜的審查過程,對企業的研發水平、資金實力等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據業內人士透露,“除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專業要求外,生產特醫食品還需要與醫學科研機構聯手研發,具備臨床試驗等各種條件,研發周期太長,光從立項到取得生產資質就需要3-5年,再投入生產與產品正式上市,需要消耗的時間成本巨大。”
其二,門店專業度不足。由于特配粉和嬰配粉的運營邏輯不同,普通導購無法做到精準、專業地指導、滿足特殊寶寶家長的問題和需求,渠道和品牌需要加強導購培訓,提升專業服務能力。
其三,消費者認知有限。相較于嬰配粉,雖然特配粉市場增速持續走高,但依然屬于小眾市場,消費者認知度偏低。這就需要品牌和渠道持續進行市場教育,打通消費者認知。
綜合而言,作為剛需新藍海的特配粉賽道正在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7月15-16日,由母嬰行業觀察主辦的「2024第十屆全球母嬰大會暨母嬰行業觀察十周年慶」將在上海高能來襲,來現場,一起探討更多增長新機會~
編輯/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