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經的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喊出“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國特斯拉”的汽車品牌奇點,如今卻黯然退場。
近日,安徽省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公告顯示,奇點汽車已被申請破產審查。曾經的新能源汽車新勢力,喊出“用小米的模式打造中國特斯拉”的汽車品牌奇點,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風云變化中,如今卻黯然退場。

造夢之車
在2014年馬斯克帶著幾輛特斯拉汽車來到中國之際,奇點創始人沈海寅義無反顧地邁入了新能源汽車領域,2014年安徽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奇點,在物理學上被認為是宇宙大爆炸的開始,是宇宙從無到有的那一點”,沈海寅曾多次稱這是品牌名稱的來源,他也一直堅持用互聯網思維來完成他的造車終極夢想。

昨日輝煌
2014年,一度被業內譽為“新能源造車元年”,不少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在這一年初露鋒芒,奇點、蔚來、小鵬和理想也是其中之一。
奇點汽車自創立以來,可謂風光無限,首創“互聯網造車”概念,一度與游俠汽車、樂視汽車一起被稱作造車新勢力“三劍客”。
2016年3月,奇點宣布將推出中國首款互聯網造車產品——智能電動SUV奇點汽車。
2017年4月,奇點正式推出首款中大型純電動SUV iS6,預計續航400km。
2018年4月,奇點攜手北汽新動力在北京車展發布了MPV車型iM8。
從融資方面來看,奇點自成立初期備受資本市場青睞。2015年以來,奇點累計獲得11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英特爾資本、奇虎360、韜蘊資本、安徽銅陵市政府、伊藤忠商事、聯想之星等。數據顯示,奇點在2018年累計融資額已達到170億元。
此時的奇點也是新能源市場上的“香餑餑”。2020年8月,奇點汽車以200億元人民幣估值,位列《蘇州高新區·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108位。
今朝惜敗
但在2020年之后,奇點汽車的榮光戛然而止。
2020年,有報道稱奇點開始對員工薪資執行半薪制度,每月僅發一半工資,另一半工資以抵扣為期權不發,不久之后又被爆出了奇點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消息。
2021年,奇點創始人沈海寅收到多則限制消費令。
2022年,據《金融界》報道,奇點員工稱公司拖欠薪資,最長拖欠時間已達一年半,部分員工被拖欠薪資額度逼近20萬元。
2023年7月4日,安徽省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公告顯示,奇點汽車已被申請破產審查。

奇點的衰敗其實早見端倪,技術、資金等諸多難題深深困擾著這家新能源汽車公司。
相較于深耕于汽車領域多年的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理想汽車CEO李想等人,互聯網出身的沈海寅終究是“外行指導內行”。盡管奇點汽車提出的全自動電車模式和“乘用+商用”車型布局戰略具有前瞻性,但在技術條件的限制下,無法將SUV iS6、iM8等車型實現量產,至今依舊沒有任何一輛車型量產交付,一度被業內戲稱為“PPT造車”。
資金不足也深深遏制了奇點的發展。蔚來創始人曾公開表示“造車就是一個很燒錢的事,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200億以上的資金準備”。龐大的資金空缺和高難的技術要求讓奇點的量產難以實現,而無法實現汽車量產也讓奇點后續難以融資,在多次推遲新能源汽車上市之后,投資商逐漸對奇點灰心,在獲得了170億的投資后鮮有投資,奇點最終深陷于“沒錢”的泥潭之中,170億投資終打水漂。
大浪淘沙
奇點的破產讓人唏噓,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殘酷競爭之中,不少曾經名聲大噪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逐漸被市場淘汰,奇點也僅是其中之一。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競爭比想象中更激烈。數據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品牌中僅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實現了盈利,蔚來、小鵬、理想等知名品牌仍在虧損,在2022年凈虧損達144.37億元、91.4億元、20.32億元。威馬汽車、天際汽車等多家造車新勢力在今年也陷入了停工停產風波。
2023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日益白熱化,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取消,越來越多的知名燃油車品牌和大型企業入局,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價格戰愈發激烈,產品、價格和服務的作用愈發突出,新能源汽車領域將進行一輪新的洗牌和重組。
編輯/司梓楠